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文苑
一脉相承检察魂
时间:2020-10-3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97周年,也是检察院恢复重建后,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第40个春秋。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一代又一代检察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写下了我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赞歌,锻造坚不可摧的检察精神。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检察院里的共产党员们,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检察精神。

时间回到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时年77岁的黄火青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此前,检察机关已被撤销整整10年。黄火青检察长是一位老共产党人,他1926年入党,曾在我们共产党历史上的工人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1979年到1980年,临危受命,他接手当时轰动全国的“两案”,那一年时间,几近80岁高龄的他,天天守着案头高达1米的“两案”资料,逐件亲自翻阅研究案件。在法庭上,这位满头银丝,已近耄耋之年的检察长精神抖擞,铿锵有力,驳斥得犯罪分子哑口无言,让其受到法律的制裁。

临危受命,勇挑重担。这,是我们的检察精神——担当。

图片上这位,是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检察院的毕冬云,一位从检25年的资深党员。她曾被最高检记个人一等功,被评为全国“五一标兵”、年度法治人物等。可就是这样一位带给无数人正义与温暖的女检察官,在她23岁那年,遭遇车祸,失去左腿,高位截肢。伤腿多次被假肢磨得血肉模糊,被汗水浸得如蚁钻心,腿神经的疼痛几度让她无法忍受,但无论身体多么痛苦,她总是用自己的那股坚韧劲支撑着,埋头拼命工作,这一坚持,就是23年。

一次,在办理张某涉嫌故意伤害致死一案时,毕冬云洞察端倪,发现了一处重要细节,提出张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并得到市、区两级院检委会的一致认可,最终该院对张某做出了不起诉决定。毕冬云的依法办案引起了坚持要求“以命抵命”的死者家属强烈不满,他们纠集了数十人找到毕冬云,谩骂不止,并威胁道:“信不信,我们砸断你另一条腿,让你一辈子坐在轮椅上!”毕冬云双目含着委屈的泪水却仍然坚定刚毅,斩钉截铁地答道:“就算是坐在轮椅上,我也要公正对待每一起案件!”决不冤枉一个好人,更不能放过一个罪犯,让老百姓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胸怀信仰,惩恶扬善,这,是我们的检察精神——正义。

图片上的人,大家很熟悉,她是我院刑事检察部副部长、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张小芳。从检10年来,她先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700余件,有力打击了犯罪。打击犯罪本应是件痛快事,可有一类案件,却让她无法释怀——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当看到法官法槌落下时,那些孩子们悔恨的眼神,她心里滋生出一股复杂情绪,这一切来得都太迟了。那一刻,她意识到,让孩子们知道哪里是法律的禁区是多么重要,可以让他们在犯错前及时悬崖勒马,避免受害人也避免嫌疑人的悲剧发生。前段时间,网络上风靡各种要求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到12岁的呼声,可是这真的有用吗?法学家孟德斯鸠说过这么一句话,“刑罚可以防止一般邪恶的许多后果,但是刑罚不能铲除邪恶本身”。如果法治的声音不能提前就位,刑事责任就算降到12岁、10岁、8岁,也不可能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而只会增加未成年罪犯。那么什么是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途径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法治的呵护穿越时间,抵达犯罪的前面,让它在课堂中,在家庭里,在网络上沁润未成年人的心灵。小芳姐和同事们立即行动,打造未成年人检察办案区、心理疏导区,剖析未成年人犯罪根源,创新“三位一体”亲情修复模式,用家庭关爱让失足未成年人迷途知返。近一年来,她更是带领干警为全县10余所学校、4万余名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法治教育,为孩子们筑起法治“防护林”。

剑胆琴心,春风化雨,这,是我们的检察精神——守护。

担当、正义、守护,这六个字,字字千钧,每一个字上都凝聚了40年来无数检察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40年的铿锵步履,无数检察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传承和延续着这份精神。这样的精神力量也正指引着你我一样的青年检察人,用勇于担当,坚守正义,执着守护践行着我们的检察信念和入党誓言,维护着一方百姓的公平正义。

回顾历史后,更需要我们每一名检察人,每一名共产党员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用历史的眼光,以人民的名义,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去亲历、去探索检察精神与共产党员精神的新篇章。不只是见证历史,我们,就是历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