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新闻头条
检察日报社评:防止简单化造成反管理
   作者: 2022-08-17 新闻来源: 【字体: 】   打印本页

  纵有千般事,落实在一人。一切检察工作最终都要由每名检察人员去落实。落实效果如何、质量如何,都直接影响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更事关党和国家法治基石稳固。如何提质增效?用好考核“指挥棒”是关键。近年来,最高检党组紧紧抓住“案-件比”这个考核的“牛鼻子”,下好检察人员考核“先手棋”,逐步在考起来的基础上实现了考得实、考得准。

  但一些地方也存在考核方式“一刀切”、单纯追求数量排名、考用分离等问题,有的甚至违背司法规律层层加码,脱离实际设置考核指标,造成反管理。什么是反管理?就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这不仅背离考核初衷,影响考核质效,损害检察人员干事热情,而且极有可能对检察工作乃至司法工作造成不良后果,损害司法公信力,影响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反管理只是表象、形式,根源还是思想问题。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一把手”,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充分认识考核的重大意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考核,坚决防止反管理。

   

  考核不是“软任务”,而是政治上的硬要求。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考核评价工作。在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强调“建立符合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考核绝不是单一的工作检验,而是全方位的政治检验。不仅检验业务绩效,更检验着检察人员、检察机关,特别是领导班子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中央要求的学习理解贯彻,检验着以检察履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政治担当、决策判断、思路方法。抓考核不仅是抓业务,更是抓政治、抓大局、抓方向、抓队伍。如果在思想上简单把考核浅显地认为是工作层面的“软任务”,就会出现照着指标下指令、擦着政策想对策、盯着数据编数量的问题。而正确理解认识了考核的重大政治意义,自然会以求极致的精神高度重视考核,挑实司法为民、“国之大者”的担,压实守护公平正义、维护安全稳定的责。

   

  考核不会一“考”永逸,而要随事而制、逐步深化。总体上,检察人员对考核工作本身并不排斥,不理解、不认同的往往都是具体的指标设置、结果使用、排名排序等。这恰恰说明,目前考核工作实际与广大检察人员的需要和期待还有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考核不可能一“考”永逸,必然要根据人民群众之所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之所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建设之所指和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之所需,不断丰富调整,以万变促不变。考核要紧跟大局,党中央关心什么、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就要重点考什么,在指标设置上就要有所体现;要坚持问题导向,什么薄弱考什么、什么落后考什么,让“指挥棒”真正动起来;要尊重科学规律,不同业务条线、不同人员身份、不同地域地区的考核要强调“个性化”,不能“一锅菜”;要坚持强基导向,多听听一线干警的心声、多看看办案一线的实际、多问问具体落实中的困难。一成不变,机械、形式的考核犹如一潭死水,看似风平浪静却毫无生机;与时俱进,科学、能动的考核宛若一江春潮,汹涌波涛之下满是春意盎然。

   

  考核不能各打各仗,而需上下齐心、相向而行。出现反管理问题,既不能一味向下“打板子”,把责任全部推给基层;也不能大包大揽“一把抓”,事事都由最高检、省级院包办。各级院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在履职尽责上带好头、作表率,主动阅卷办案、接访接诉,加强理论研究,带头攻坚克难,营造干事创业昂扬风气,对冲“摸鱼”“划水”“躺平”等歪风邪气,为考核奠定坚实思想基础。要巧用智慧方法,既考出差距、考出压力,更考出积极性、考出创新力,引导广大检察人员从“让我考”变为“我要考”。全体检察人员也不能只当“被考者”,而要争当“出题人”。怎么考、考什么、考核结果怎么用,无一不关系到全体检察人员的切身利益,须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考核工作更实更准更科学。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考核工作本就是“世界性难题”,但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全体检察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正确认识并认真做好考核工作,以更高质量检察履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检察日报)

主办: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检察院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江东中路七段129号 邮编:6371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党政机关标识